,

發文日期:2018-12-11

重燃「膝」望,關節炎患者告別疼痛

56歲的郵差張先生(化名)五六年前開始覺得膝蓋出現明顯疼痛,陸續嘗試施打玻尿酸、血小板等保守治療都成效不佳,情況越來越嚴重,沒辦法久站或久走,疼痛不堪不只影響到生活,連工作都幾乎不保…

台灣關節炎盛行率約達15%,相當於有350萬人深受關節疼痛所苦,而隨著飲食西化、肥胖問題增加,關節炎也逐漸年輕化,在四、五十歲就出現關節退化疼痛的現象。高雄七賢骨科副院長楊華偉表示,許多患者因為嚴重的疼痛,連晚上都痛到睡不好,加上膝關節不適會影響正常生活和運動,出門、旅遊、甚至連性生活都受到限制,門診常常看到患者一進門就滿臉鬱悶,甚至有患者說:「我好像快得憂鬱症了。」

高雄七賢骨科副院長 楊華偉

 

擔心術後復原時間長、活動力受限 影響手術意願

雖然關節疼痛影響患者生活和情緒,保守治療的改善程度也有限,但接受手術的人卻不多。楊華偉說明:「年長的患者擔心的多半是手術成功率,五六十歲則最擔心術後的復原狀況、是否能迅速回到工作崗位、恢復正常生活。」

目前的手術以全人工膝關節置換、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和半膝手術為主。然而前兩者術後都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全膝關節置換更因為需要將十字韌帶切除、破壞程度較大,讓許多患者卻步。「大部分患者還是要工作,很多人一聽到術後需要休息兩三個月就不敢嘗試。」如果只是膝關節單面磨損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傷口較小、不需破壞韌帶肌肉、復原期也較短的「活動式半膝手術」。

可動式墊片設計  術後更自然

 以往的半膝手術可能因為磨損,而有需要「二次翻修」的隱憂,「國內近期引進的活動式半膝手術,在整體設計和解剖學上出現大幅改善,可動式的弧形墊片克服了很多力學問題,降低磨損程度,術後活動彎曲度也比較好,尤其適合較年輕、活動力高的患者。」

郵差張先生就是其中一名案例。雖然在不同的醫院診所求診,也曾有醫師建議他做全膝手術,但是漫長的復原期讓他遲遲不敢接受,只能繼續嘗試各種保守治療,忍受疼痛和生活不便。直到接受活動式半膝手術,才讓他從疼痛中釋放,醫師只移除受損的部位,不影響周邊健康組織,術後傷口較小,第二天就能下床、三天後就沒有明顯的術前疼痛,一周內可以正常活動。「手術後的病人即使從事慢跑、自行車、游泳等運動也都沒有問題。」楊華偉表示,從以往患者進門時舉步維艱的痛苦表情,到術後開心、行動自如的模樣,可以明顯感受到更新的醫療方式,對於患者生活品質的大幅改善。

出處:康健雜誌2018年10月1日

 

分類圖片 相關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