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過量飲酒小心骨枯來敲門

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蔡孟學主治醫師
淺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症狀為髖關節或是膝蓋內側劇烈疼痛,使病人跛行、青壯年甚至喪失工作能力,根據健保局的資料統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有約50%是因為股骨頭壞死所導致。也就是說每兩個需要人工關節置換的病人,就有一個是因為骨枯所導致。髖關節常見疾病
股骨頭壞死常發生在三十至五十歲之間,是台灣地區青壯年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臨床上發生原因分為三大類
- 創傷性:股骨頭部位脫臼或合併骨折造成
- 非外傷性:由酗酒與類固醇的使用有關
- 原發性:約10-15%的病人沒有創傷史也無相關疾病會導致股骨頭壞死。
男性患者以飲酒為常見成因,女性則以不明原因為多。然而臨床上此疾病困擾著醫師,因這類病人發病年紀相較於退化性髖關節炎來得年輕,正值高度功能需求的年齡,尤以非外傷性引起的骨枯年紀更輕。診斷工具以X光片(Ficat)或是核磁共振MRI(Steinberg)來分級
目前針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包含分為兩大類:
1. 保守療法:
-
- 改善生活型態,減少活動並限制負重
- 藥物:雙磷酸鹽類、降血壓血脂藥、促進血液循環藥物等
- 體外震波治療
- 高壓氧療法
可惜的是,目前上述四種保守治療以及休息可稍微減緩症狀但無強而有力的證據來支持其為主流治療模式。
2. 手術治療:為目前積極治療方法
-
- 核心減壓手術:適用於較早期(第一、第二期)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接受過各種非侵入性療法或是核心減壓手術後仍無法改善症狀者適用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改善病患的疼痛及功能,雖然病患族群年齡偏低,希望日益進步的材料科學能改善長期使用的需求。
目前從健保給付的金屬球頭對聚乙烯墊片,到第三代、第四代陶瓷球及襯墊,甚至近年出現加入維他命E襯墊。(臨床上磨損率趨近於零,並有抗氧化功能能避免材質與耐磨度隨著時間老化衰退)及3D鈦骨髖臼杯。
3D鈦骨髖臼杯的問世,讓我們有更多武器去克服人工髖關節磨損、氧化、腐蝕、鬆脫的課題。金屬球頭對金屬墊片的組合,曾經因為可以使用大球頭以及低磨耗率而盛行,但研究顯示磨損下來的金屬離子、塑膠微粒可能引起病患的過敏反應、骨溶解甚至人工關節鬆脫,目前已經不建議使用。
被診斷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時,其臨床分期、壞死的部位及大小、是否為酒精或類固醇所引起、更甚至是否合併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疾病,均會影響各種治療的預後。依照目前的研究證據顯示,手術治療仍為主流,早期發現仍可期待核心減壓手術的療效,第三第四期的患者則施以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達到解除疼痛回復行走負重等日常生活所需功能。
*因每人體質不同,如有相關需求仍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