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人工髖關節的成功關鍵都靠它?
根據美國骨科醫師學會的資料,在美國每年執行的所有全髖關節置換中,超過百分之 95 的病患能成功舒解髖部疼痛,且不需重建手術。近年來,因為髖關節置換植入物在技術上的改良、醫師的經驗、及髖關節置換病患的族群增加,手術人口大幅增加,2010年在美國就有超過31萬人次接受手術。髖關節置換手術後10年的成功率為 90-95%,20年後為 80-85%,髖關節置換相關的風險也大幅降低。
什麼人需要髖關節置換?
美國有 48% 的髖關節置換病患超過 65 歲,34% 為 45 到 64歲之間。重症關節炎是髖關節置換的主要原因,其他狀況如類風濕關節炎(引起關節疼痛、僵硬和腫脹的一種慢性發炎疾病)、骨壞死(或缺血性壞死,為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骨骼死亡)、股骨髖臼夾擠(髖骨形狀異常的一種狀況)、外傷、骨折、骨腫瘤也會導致髖關節的破壞,而需要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炎造成的疼痛一般位於鼠蹊和臀部,是髖關節置換的主要適應症。髖關節置換後,手術後疼痛通常最快在手術後1週內紓解。除了疼痛紓解外,髖關節置換手術在活動力上提供很大的改善,同時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復健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髖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的關鍵有部分來自於手術後的復健期。若要期待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良好結果,患者須積極參與復健。髖關節置換後的復健幾乎是馬上開始。手術結束後,物理治療師將帶領病患進行復健並一起擬定復健計畫,以便出院後,在家或當地健身房也能繼續。在此復原和復健期間,重要的是仔細遵守物理治療師的指示,不要過度運用新的髖關節或周邊的肌肉和組織,以便其進行癒合和鍛練。
髖關節置換手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是髖脫臼。由於人工的球窩關節通常小於天然的關節,且肌肉組織變弱,如果髖關節置於某些姿勢時,例如: 將大腿向外或向內旋轉及將膝蓋收至胸前,球將會從窩中脫離,須立即進行復位等治療。
對於新髖關節可以期待什麼結果?
許多病患手術後不再疼痛,但還是有人偶而會疼痛,並且感覺它不是 “自己的” 關節。大多數病患能回復以往的活動,但髖關節置換後,不建議進行高衝擊性活動或跑步。一些推薦的活動包括高爾夫、散步、舉重、雙打網球、舞蹈、自行車和游泳。比較危險的活動如騎馬、滑雪、滑水可以執行,但可能對關節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何時需要重建手術?
所謂“重建” 手術是取出原始植入物更換為新的,原因通常是手術後產生併發症。重建性髖關節置換是相對少見的手術。在美國,每執行100件髖關節置換中,約有18件需要重建手術。重建的最常見原因是:
• 重覆發生人工髖關節脫臼
• 機械性失效(植入物磨損和破裂;鬆脫;斷裂)
• 感染
人工關節的自然磨損通常是無痛的。應該定期接受髖關節置換的檢查。醫師會指定在固定間隔執行簡單的物理性檢查和放射攝影。平時遵循醫師的手術後復原建議,小心照顧新關節,並避免會對植入物和周圍肌肉造成過度壓力的活動,可以預防許多促成髖置換重建的因素。
Reference: http://bonesma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