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日期:2019-06-26

拯救膝關節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關節炎盛行率約15%,相當於350萬人口有關節炎問題,而根據「全台膝關節疼痛患者治療及生活品質調查」指出,全台有7成民眾有關節疼痛問題,其中更有1/4關節不適者忍痛超過3年,就算醫師建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有近3/4成民眾不願接受治療。

其實膝關節疼痛不光困擾老年族群,連年輕人一代也經常受虐。今天骨哥要跟各位分享關於膝關節疼痛的小對策,相信很多人都能從中獲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影響生活質量的膝關節問題越發重視,但是身邊還是不少人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迷失。例如以下五位常見的患者問題:

患者1:我年紀大了,膝蓋不好很正常,用不著看病。

骨哥:雖然最常見的膝蓋疼痛來源於膝關節的骨關節炎,因其常常發生於老年族群,所以又被稱為"退化性關節炎",但這並不等於老年族群就能忽視關節問題,任其發展。

骨關節炎一開始只是關節軟骨的老化磨損,後來則發展為關節周圍結構的廣泛受損,伴有骨贅形成,使得關節受力改變,負荷增大,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難以逆轉。最後導致關節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所以,要在尚未導致嚴重病變時及時就診,讓醫生根據病情指導運動和姿勢,並進行藥物保守治療,減輕症狀的同時努力延緩病情惡化。

患者2:我還年輕,膝蓋受傷沒關係,以後膝蓋會自己慢慢好。

骨哥:Too young too simple……年輕人常常因為激烈的體育鍛煉使膝蓋受傷,傷後卻不予重視,待疼痛緩解又自行恢復活動。這樣是十分不明智的。

就像之前所說,膝關節作為一個負重極大的精密關節,它的一點損傷都可能導致受力情況的改變,使得傷後繼發損傷持續存在,最終形成不可逆的惡性循環。況且關節軟骨,韌帶,肌腱等組織的自我修復能力十分有限,常常通過纖維性的增生代替再生,造成關節僵硬,所以疼痛症狀的好轉並不意味著康復。故而,年輕人的膝蓋疼痛更應該予以重視,儘早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

患者3:我年紀輕輕,膝蓋也沒有受過什麼傷,怎麼會有疼痛感呢?

骨哥:在膝關節炎的形成中,除了年齡是主要因素外,還和關節損傷,體重,遺傳等有關,並非是單純的老化或病變。

年輕人發生骨關節炎首先要排除繼發性的問題,比如先天性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骨缺血,關節囊或韌帶鬆弛,膝內翻和膝外翻等。

 

排除這類因素後,許多不良運動習慣也會導致日積月累的關節損傷。最常見的就是跑步,特別是體重較重,跑步姿勢不對的人,發生膝蓋微小損傷的機率就會大大上升。加上關節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膝蓋的健康就一去不復返。

患者4:我膝蓋痛了好多年,一開始吃藥還有用,後來就不管用了,怎麼辦啊?

骨哥:由於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結構性改變所致,目前尚未發現能使軟骨再生的藥物,也無法使用藥物來使已退變的關節變成年輕的關節,藥物只是減輕症狀,減緩退變的方式。因此膝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相同。

  • 早期適當的關節養護,口服藥物就可減緩病情的發展。

  • 到了中期如果出現明顯疼痛,就可以諮詢醫師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或英式活動半膝。有些病患的膝關節疾病只集中在關節面的一側,此類病患就適合做英式活動半膝,不是關節炎痛就需要換全人工膝關節。
  • 膝關節炎的進程到晚期,關節變形、行動變困難、膝蓋難以彎曲伸直,就需要進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

患者5:人工關節人造的總不如自己的關節好,還是等走不了路時再換?

骨哥:如果膝關節炎的進程達到晚期,關節變形,活動困難,就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不應無限期等待而延誤治療良機。

長時間臥床後,自體的心肺機能明顯下降,身體的耐受力下降,不僅將大大增加手術難度,還會明顯影響術後康復。另外,長時間的膝關節疼痛,無力或下肢姿勢不良的行走步態,必將逐步導致腰椎和下肢其他關節的勞損。

國內骨科權威醫師侯勝茂曾提醒,步入40歲後,如果發現自己無法久走久站,甚至下樓梯時膝蓋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時,就要前往醫院檢查,及早治療可延長膝蓋使用年限,別讓膝蓋的不適毀了美好人生。

 

馬上把拯救膝關節的資訊好好分享給好友

分類圖片 相關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