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文日期:2019-05-30

活動半膝置換降低再置換率  活動自如趴趴走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9年5月23日 10:30

許多人會出現膝關節腫脹僵硬、疼痛,走路關節卡卡、影響上下樓梯,甚至嚴重關節變形無法行走,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上身!醫師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並非僅有全膝關節置換一途,如果早期檢查診斷僅為膝蓋內側關節受損,現在已經有進步的活動式半膝關節置換,能保留未受損的韌帶、軟組織與肌肉,患者恢復不但快,且能活動自如趴趴走。更重要的是,絕大部份已經做過半膝置換的病人,長期觀察膝蓋狀態維持良好,不需要再置換。(影音/攝影江旻駿)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盛行率約為15%,即大約有350萬人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一般人誤以為只有老人才會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問題,其實,由於肥胖與運動風氣盛行造成運動傷害,使得退化性膝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患病年齡從70~80歲下降至60~70歲,年輕患者逐漸增多。

退化性膝關節炎產生原因:膝關節軟骨產生磨損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如何造成的?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簡單說就是膝關節軟骨產生磨損,例如:膝關節曾經受過傷,或工作負重大、體重比較重,或過度使用,當軟骨磨損,就代表退化性關節炎開始的時候。一旦進展到吃止痛藥物、復健都無法緩解,就可能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目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手術主要分成兩類:一是使用人工膝關節治療,另一是使用非人工膝關節治療,也就是做截骨矯正手術,大部份比較嚴重病人膝蓋或內翻變形,透過此去矯正膝關節在力學上的負重不平均,讓症狀緩解,並使膝蓋日後可以繼續正常使用,可延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時間。由於要考量關節使用壽命的問題,因此通常用於比較年輕的病人身上。至於,如果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已經變形很嚴重,而且年齡已經到達一定程度,就適合使用人工膝關節治療。

僅是膝關節內側損壞退化不必全膝置換 適合半膝置換術

提到人工膝關節置換,又可分兩種:一是全膝置換術,另一是半膝置換術。多數患者都知道且使用全膝置換,但是,半膝置換卻少人聽聞。張毓翰醫師表示,人體的膝關節主要有三部份包括:內測、外側與髕骨與股骨,當三個都壞掉,就要做全膝置換。但是大部份的病人是一部份壞掉,尤其是常見僅有內側腔室退化或損壞,如果將沒有損壞的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全部都移除很可惜,會對病人的恢復與走路樣態有一定的影響。

 

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膝關節軟骨產生磨損,例如:膝關節曾經受過傷,或工作負重大、體重比較重,或過度使用,當軟骨磨損,就代表退化性關節炎開始的時候。一旦進展到吃止痛藥物、復健都無法緩解,就可能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活動墊片半膝置換好處:達到軟組織與韌帶的平衡

半膝置換術的置入物設計有兩類,包括固定式墊片,以及近來引進國內的活動式片墊片,此活動式片墊片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研發,且已經有40年歷史,優點在於術後傷口較小、復原較快,能減少術後疼痛情況,以及使術後的關節活動更自然,同時降低人工關節的磨損程度、延長使用年限。適合做活動式半膝置換的患者包括:經X光檢查單純內側退化嚴重,或內側股骨髁壞死。總結活動式半膝置換與全膝置換或固定式半膝比較,最大不同是可以讓醫師在手術中非常精確達到軟組織與韌帶的平衡!

張毓翰醫師表示,在門診中,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經常會問:「醫師,我已經做了活動式半膝置換,另一半是否也會壞掉,而需要再一次開刀置換?」也就是患者最關心「做全膝置換或半膝置換後,需要再開刀的比例有多少?」根據國外《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期刊一項研究文獻指出,20年追蹤發現,90%做半膝置換的病人的膝蓋是良好的,不需要再置換。此外,來自美國保險公司的一項調查也發現,追蹤5年、10年的報告顯示,半膝置換術後再置換比率分別只有2.1%、2.4%。可見無論長期或中期追蹤,活動式半膝置換術在患者身上使用的存活率,不會比全膝置換差,也並不會提升再次手術的機會。

 

長期或中期追蹤,活動式半膝置換術在患者身上使用的存活率,不會比全膝置換差,也並不會提升再次手術的機會。

避免膝關節提早退化,鍛鍊大腿肌肉讓膝蓋穩定

避免膝關節提早退化,保養膝蓋工夫不可馬虎,但是保護膝蓋並不是平時戴護膝就好,而是要鍛鍊大腿肌肉,無論患者是否需要手術,都需要鍛鍊大腿肌肉,建議做股四頭肌訓練,例如蹲馬步,或腿後鍵的訓練。只要訓練好,就可以使膝蓋達到穩定的狀態,不容易造成膝關節軟骨磨損,也不會產生疼痛。同時也可以如常人一般適度進行運動,例如爬山、游泳等,都沒有後顧之憂。

Reference: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75256

分類圖片 相關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