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新聞

日期:29 4 月, 2019

退化性關節炎,換全膝之外的另個選擇:英式半膝手術

解決膝蓋問題,才能有幸福的下半生!

文、圖/陳莞欣

膝蓋關節疼痛,怎麼治療才有效?如果吃藥、打玻尿酸都不見起色,換全膝人工關節是唯一的選項嗎?擔心人工膝關節全置換手術風險高、復原期長的人,現在有一項新的選擇:英式活動半膝。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統計顯示,台灣關節炎盛行率高達15%,常見的關節炎類型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年紀愈大,關節炎的盛行率愈高。且根據衛福部的全民健保醫療統計年報,關節炎的患者有25.7%是40-59歲的中年人,並非大眾想像的「老人病」。

為什麼會得關節炎?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侯勝茂指出,關節炎的好發族群是50歲以上、長期維持相同動作、缺乏運動或過度運動者以及肥胖者。以冰箱來比喻膝關節,使用時間太久、平時缺乏保養、過度使用,都會讓冰箱提前損壞。

關節炎患者生活上最大的困擾,是動了就痛。久而久之,運動減少、體重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也會提高。更甚者,因為出門意願低落,也容易與社會脫節,老的更快。

 

關節炎怎麼治?保守療法與換全膝手術優缺點

根據波仕特市調在今(2018)年7月所舉行的「全台膝關節疼痛患者治療及生活品質調查」顯示,有7成關節炎患者雖感到疼痛卻不曾就醫。而接受治療的患者當中,僅2成對於使用口服藥物、注射玻尿酸、PRP自體血小板血漿等保守療法感到滿意。

 

雙和醫院骨科關節及運動醫學翁佩韋醫師指出,關節炎可以分成四期。隨著病程演進,軟骨磨損變得更加嚴重,膝蓋的關節腔會愈來愈窄。股骨和脛骨的間隙逐漸縮小,最後兩者直接摩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連睡覺時都會感到疼痛。

目前關節炎的主要療法,多是在一、二期時進行復健、物理治療、貼痠痛貼布,或是服用消炎藥、類固醇等口服藥物。這種療法能緩解症狀,但沒辦法讓軟骨再生

其他保守療法,包括注射玻尿酸,有如同關節潤滑劑的效果,可以保護軟骨,防止磨損、退化,並抑制發炎。但玻尿酸完成單一療程需要五週,一週一劑,每次注射維持3-6個月,一年最多做兩次療程。

 

另外一種PRP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則是以患者自體血小板血漿所含的生長因子,提供自體修復的材料,讓組織再生、中止軟骨細胞的壞死磨損,減緩發炎疼痛。一針注射可維持半年到2年,適合早中期的退化性膝關節炎。

 

翁佩韋指出,上述保守治療到了關節炎中後期,療效會變得較不顯著,需要更換人工關節。然而,有高達7成的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原因包括手術規模較大、復元期間長、擔心預後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等。

侯勝茂說明,人的膝關節有前側、外側和內側3面,2面以上磨損才需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在台灣,有1/3到1/2的患者僅單面磨損,就進行了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連堪用的軟骨和前後十字韌帶也一併切除。

 

傷口更小、復原期更短的英式半膝手術

翁佩韋指出,新的英式活動半膝手術又稱為「牛津膝」,適合膝蓋僅單面磨損的患者。手術流程是沿著膝蓋骨邊緣劃下6-8公分的傷口,將受損軟骨移除,放上大小適當的人工關節。確定活動良好後,再用骨水泥固定,將傷口縫合。

 

侯勝茂形容,這種手術方式,就像「以前換冰箱,要把冰箱全部拆開。現在只要打開窗戶,把一片零件塞進去。」手術的規模較小,風險也降低。

他根據自己的看診經驗說明,換全人工膝關節的患者有1/3在手術中需要輸血,傷口多在12公分左右,復原期則需要6天。相較之下,英式活動半膝手術的優點在於傷口較小、失血疼痛少、可保留較多的健康組織,復原期僅4天,兩者手術死亡率可相差10倍以上。

 

此外,英式活動半膝的墊片採可動式設計,滑動狀況類似正常膝蓋,人工關節和脛骨的接觸面積較大、磨損較少,也能延長使用年限。正常使用,約可維持2、30年左右。

不過,在費用方面,選擇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使用一般墊片健保可全額給付。英式活動半膝手術,則是手術有健保給付,醫材需自付約6-7萬的差額。

 

翁佩韋也提醒,英式活動半膝不適合施行於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的患者。且做完半膝手術後,日常生活中膝蓋還是要「省著用」。少爬山、搬重物,減少膝蓋負擔,才能用的長長久久!

 

 

Reference : 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2479/7

加入骨哥一起當Line 好友,骨頭資訊不漏接 line://ti/p/@sem4117a 

回到頂端